保税燃料作为国际航行船舶运营的主要成本之一,其加注效能直接关乎港口竞争力。自2020年获得保税燃料加注“深圳牌照”以来,深圳便开启了保税燃料综合改革探索之旅,相继完成首船加注业务、国内首次“一港双船”同时加注、国内首单跨境保税LNG加注等创新实践。近期,随着一系列关键改革举措落地,深圳保税燃料领域持续迸发活力,港口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。
“两仓合一”大幅降本增效
6月5日,约7300吨低硫船用燃料油顺利存入“两仓功能叠加”储罐,这一标志性事件宣告深圳关区船供保税燃料“两仓功能叠加”改革顺利落地。曾经,船供保税燃料加注需租用保税燃料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,燃料在两仓间流转、倒罐,仓储成本高且运转效率低。如今,深圳海关推动的“两仓功能叠加”改革,将保税和监管两项功能整合至一个仓库,国产船供燃料可直接申报出口入仓、仓内结转、保税加注,省去两仓间物理流转环节。大亚湾华德石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肖勇直言,此项改革落地后,从仓储到保税燃料船供运营,企业成本预计可降低30%。
此次综改还从贸易、通关、结算等多个维度提升燃料加注效能。在结算方面,深圳市商务局支持银行机构加快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,优化出口托收、进口汇款等业务,提升结算效率,控制汇兑损益成本,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行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各方合力助LNG加注量激增
保税燃料供应服务是国际海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衡量港口国际化及配套服务水平的关键指标。早在2020年10月,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(2020—2025年)》发布,将“赋予深圳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”列入首批授权事项,拉开深圳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加注序幕。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》,进一步支持盐田港在便利通关、燃料加注结算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。
LNG作为众多国际船舶的首选燃料,盐田港在综改实施后,大力推进国际海上LNG保税加注中心建设。各方积极探索,形成多项有效举措:建立健全水上LNG加注作业的安全监管海事法规标准体系;编制液化天然气燃料水上加注设施作业安全规程;形成“12345”LNG加注工作法消除风险隐患;推行“顺势检验”便利措施,对保税LNG采取“入境集中检验,出罐分批核销”监管模式,使每个送检批次通关时长减少80%;建成保税燃油“一口办理”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服务效能等。
这些努力换来了亮眼成绩:2024年盐田港全年LNG加注量高达30万立方米,接近2023年全年加注量的6倍,中石油、中海油分别贡献26.28万立方米和3.47万立方米,为盐田区创造近7亿元产值。2024年,深圳构建水上液化天然气(LNG)燃料加注海事服务体系的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。
跨关区资源互补破供需困局
当前,国际航运巨头纷纷制定减碳目标,深圳港绿色清洁燃料加注需求持续增长,现有保税资源点难以满足需求,跨关区保税LNG加注业务成为迫切需求。同时,深圳市具备完善的产业集聚优势,依托珠三角沿海石化产业带,可快速对接炼油石化资源,实现“原料—生产—加注”一体化。
2025年5月14日,在深圳海关所属大鹏海关监管下,全球最大LNG加注船 “海洋石油301”为国际航行船舶“地中海朵蕾特”加注3200吨保税LNG,这批LNG提取自珠海LNG接收站,标志着深圳海关、拱北海关之间的保税LNG跨关区直供业务正式落地。
大鹏海关船舶监管一科科长张宁介绍,此次加注充分发挥珠海LNG仓储资源和深圳航运资源的互补优势,两海关建立专项监管联系配合办法,依托多种监控手段提升监管效能,保障港区内船对船加注高效安全作业。国家管网集团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副经理林斌表示,深圳海关从LNG保税仓库申请设立开始,就提供全方位服务,为港区集装箱船舶使用清洁能源提供保障。
据深圳海关统计,今年前5个月,“深圳牌照”保税燃料加注量28.84万吨,同比增长14.8%,其中保税燃料油加注量18.88万吨、保税LNG加注量9.96万吨。
从船供保税燃料“两仓功能叠加”试点改革,到LNG“顺势检验”;从国内首次“一港双船”同时加注,到跨关区保税LNG加注……深圳在保税燃料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探索,有效降低航运成本、提升效率,带动仓储、物流、保险等产业链发展,推动深圳港从“窗口港”向“贸易港”转型。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